中国有古语云:上策攻心,次伐外交,再次用兵,下乃攻城。十六字概括,尽显城镇巷战之艰险与残酷。
二战时,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激烈进行,苏德两军在不到100平方公里的城区内鏖战半年,双方伤亡人数超过200万。
82年后,俄军在乌克兰战场再陷巷战僵局。顿巴斯城市战区,俄军发现CQB技巧致其进退维谷,冲锋枪与手雷的近战方式显现明显缺陷。
俄军急中生智,采用中国解放军经典巷战战术,发现中式爆破效果极佳。解放军攻城战术为何如此有效?当前我军巷战能力又如何?
【俄乌巷战僵局】
俄乌巷战地点在乌克兰东部顿巴斯地区,位于顿河下游。该地区地形与城市结构使其成为巷战最理想战场。
前苏联时,领导人受斯大林格勒战役启发,认为北约或引发三战,乌克兰将成首道防线。苏共猜想北约或于黑海登陆,进攻顿巴斯,夺取哈尔科夫工业区。
当时,苏联视顿巴斯为重要工业与资源区加强建设,并计划构建大型堡垒群,每个城镇均设计为坚固的堡垒防线。
直观来看,每座居民楼均按抗炮火标准建造,含地下室、隧道及射击孔等防御设施。工厂与矿山地下通道相通,设休息室、多出口及储藏室,全力提升整体防御力。
此精心构筑的防御设施,原意对抗北约军团。在俄乌冲突中,这些苏联时期建筑成乌军坚固防线,俄军惊讶地发现,顿巴斯地区建筑为乌军提供了重大战略阻碍。
顿巴斯地区非固若金汤,红军村为后勤枢纽,堡垒稀少,成明显战地弱点。俄军已察觉此漏洞,意图重点进攻红军村,然而,整体局势仍僵持不下。
美俄乌冲突分析师称,红军村战役为俄军史上损失最重,约15万士兵、1800辆装甲车被毁。虽数据待考证,但红军村难攻是事实。俄军发现主流C.Q.B巷战战术不适用,致惨重损失。
CQB即近距离战斗,含武器与非武器方式。其三大原则为速度、出其不意、震撼力。推荐单兵装备为MP5、P90、MP7冲锋枪或短突击步枪。
顿巴斯一楼房内,乌军或藏预备队于地下室,顶层设观察哨与狙击手,高层置火力小组。俄军CQB战术突入,将遭乌军埋伏,面临多方火力,或触爆屋内装置,实为虚有其表。
前苏联设计的防御居民楼,走廊窗口可监视敌军,楼道拐角设射击装置。这些精妙战略构思,现被用于对抗俄军,使俄军面临困扰。
对复杂巷战,CQB技巧不适用,而解放军中式爆破战术更有效。它主张用爆破取代近战,以减少伤亡,分割敌方阵地。
先遣火力小组压制射击,吸引敌军火力,为爆破手创造条件。战术核心为炸墙穿洞,避免正门进入。爆破手墙体开道,避开预设火力,创造新路径,切断敌人联系,分割据点。
爆破后,突击小组即刻入阵清理。敌军受爆破震撼,短期内易受重创,此时突击最为有效,能迅速占领阵地。
俄军第51集团军第110旅学习解放军爆破战术,用TM-62地雷爆破乌军阵地,火力小组掩护,爆破手部署炸药。成功后,步兵抢占建筑物,清除乌军,瓦解敌军防御。
【我军巷战实力】
解放战争期间,我军积累了丰富巷战经验。如1948年3月12日四平解放战,东北野战军1、3、7纵队参战,3纵队主攻玉皇庙与耶稣教堂。一天内全歼守敌,占领四大街道,缴获大量装备。
四平是国民党东北防守重地,国军设多层掩体、埋地雷、布隐蔽火力点,意图消耗我军。但第三纵队6连分两队南北迂回,钳形攻势,侧翼打击,切断敌军联系,分割包围逐个击破。
巷战需因地制宜,灵活应变。信息化、智能化作战时代,无人作战体系成军事竞争关键,于激烈巷战中能发挥重要作用。
5月中柬军演,我军首公开两款无人机器狗:一款擅侦查,能多动作应对复杂地形;另一款携步枪,可精准搜索屋内目标,多角度调整枪口,巷战能力强。
我军演戏视频显示,侦查机器狗适用于各类战场,能精确收集情报,实时传输高清影像至指挥部,提升战场透明度。AI助其自主越障,优选侦查路径,成为巷战新利器。
战斗机器狗能代士兵参战,成为强大移动火力。它们可隐蔽身形,于隐蔽角落突袭。挑战敌军防御,显著降低我方战士伤亡率。
美国是最早研发机器狗的国家,非中国。但我军已先于美国实现机器狗批量列装,分析称这标志中国机器狗研发领先,巷战能力将大幅提升。
